科技资讯
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2-3791
国内刊号:11-5042/N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6098 人次
 
    本刊论文
翻译教学中翻译记忆的优势及弊端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以及文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于是在教学方式当中,就逐渐出现了“翻译教学”的模式。在翻译教学中,有一种快捷简便的翻译方式:翻译记忆。可以说,原始的翻译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师生进行高效的翻译课程的教学,似乎给翻译教学掀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翻译记忆从某种程度上解放了翻译教学,使翻译教学避免了很多原本重复的翻译知识以及翻译过程。因此本文将会论述在翻译教学中翻译记忆的优势及问题,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翻译教学 翻译记忆 优势 弊端
  自翻译教学出现以来,翻译记忆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翻译记忆使翻译教学更加快捷,另一方面是由于翻译记忆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赖性增大。前者的优势是指翻译记忆能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便捷性,也使学生能更快的理解知识内容。而后者的缺陷却会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翻译记忆的方式避免自身的思考,导致翻译记忆失去它原本的功能和优势。那么如何合理的运用翻译记忆,扬长避短,本文将在下面的内容当中做出简单论述。
  一、翻译教学与翻译记忆
  翻译教学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首先,它是一个跨学科的教学学科,不过它与普通的语言类跨学科的学科有着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的翻译教学相对保守,自成门派,并未与其他相关的内容相互融合,太过孤立,应当将这种教学方式开放出来,与其他众多的学科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体系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系统。
  翻译记忆作为翻译教学当中一个备受欢迎的教学方式,相关专业的研究者们对此也是愈加用心。那么什么是翻译记忆呢?翻译记忆,也称为翻译内存或翻译记忆库,是一种电脑程序软件的大容量信息内容的数据库,是一种有效辅助人工翻译的信息知识工具。翻译记忆的基本技术原理是,用户利用以往的源语言文本和目标语言文本,建立起一个或多个翻译记忆库,系统会自动寻找翻译记忆库中相同或相似的翻译词、短语、句子、段落、甚至篇章,给并提供参考译文,使用户避免无重复的劳动,从而可以轻松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新内容的翻译之中。另外,译者再将自己所研究和翻译的内容导入到翻译记忆的软件当中,翻译记忆系统的记忆库在后台不断扩充和自动储存新的译文(梅冰,2010),从而使翻译记忆的软件内容越来越丰富,能够翻译的文本类型也越来越多,效率也就越来越高。
  二、翻译教学中翻译记忆的优势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专业翻译领域范围非常广,涉及到各行各业以及各国的不同语言,尤其是随着当前我国的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文化领域更是辐射到更多的地区,同时,相关行业所涉及的翻译内容以及翻译参考数据,相关资料的数量也就随之增大。那么如此宽泛的知识内容要想进行高效的翻译工作,传统的翻译方式肯定是不能满足如此大量的知识需求。因此,将无限的知识系统化,将统一的知识语言固定化,通过翻译记忆的方式进行翻译工作的进行,很明显是一件值得研究的工作。
  翻译记忆的程序库不仅对于语言的翻译有着莫大的帮助,对于很多相类似的文件逐步增修的状况来说也很有帮助。翻译记忆对于翻译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一方面是由于翻译记忆能够有效辅助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翻译记忆库在文学或是其他的创意文件里不会被考虑采用,因为创意型的知识模式中是不能够有频繁重复出现的知识的,并且创意型内容其本身的重复性就是相当低的。当翻译记忆库被持续使用在适当的文字上一段时间之后,其将可为译者省下不少的工作量。
  翻译记忆是翻译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翻译教学工具,这种工具能够辅助译者在进行外语翻译的过程中,避免重复翻译一些原本进行翻译过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翻译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这就是原始的翻译记忆的内容,这些内容经过长年累月的储存和积累,内容逐渐增加,到最后成为独立的翻译记忆的数据库。未来所需要翻译的内容就会根据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而搜索到等同的意思,也就是因为来源文字的重复出现而更加迅速地搜索到相关含义进而被采用。
  翻译记忆在翻译教学这种文字、词句的重复率相对较高的语境下相比在普通作品的翻译中的作用要更加突出。教师进行翻译教学当中,很多东西都是重复教授的,很多翻译的文本内容也会重复出现,教师就可以根据重复出现的内容进行翻译记忆,能够大大增加翻译记忆软件的使用频率。使用频率一旦增加,翻译记忆的文本记忆库的容量也就会大大增加,这样循环往复,翻译记忆的内容也就会大大增加,并且根据不同的使用语境,不同的翻译课程所使用的翻译软件的内容也有所差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翻译教学中翻译记忆的弊端
  (一)翻译记忆容易导致译文千篇一律
  翻译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翻译教学重在“教学”。也就是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向学生传授翻译技巧为主,那么“翻译记忆”的概念,就不仅仅是教师运用的那种便于教学的翻译方式。所谓“翻译记忆”的实质是指文章段落原本被翻译过,并且这种已经被翻译过的词句能够被“搜索再利用”。因此翻译记忆能够在翻译重复内容的过程中节约大部分时间,不过由此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说在正常的翻译情况下,翻译有一个原则是,译者需要根据文章的实际讲述内容翻译出其所在的语境所要表达的符合语境的文字,并非是将所有相同的语段翻译成重复的词句。这种翻译记忆的弊端所导致的问题就是最终导致翻译前后文之间关联紧密的文章内容被隔断,不够顺畅,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多个单独翻译的句子放在一起成为一篇文章。这种情况下的翻译作品是非常劣质的。
  (二)翻译记忆中的词语的正确率有待提高
  在使用翻译记忆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纠正的问题,就是翻译记忆的知识数据库里所储存的翻译知识并不能保证完全正确,与此同时,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新的词汇也不断的被运用到实际或是文本当中。于是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如果某一特定区段的翻译不正确,那么这段不正确的翻译将会在下一次相同或近似的来源文字里再次被使用,从而造成循环出现错误(蔡静,2010),给翻译教学带来较大的困扰。
  (三)翻译记忆涉及的领域狭窄
  当前已有的翻译记忆的程序库的内容以及储存的范围相对较为狭窄,也就是涉及知识大多集中于某一种语言或是某几个专业,比如语言的翻译记忆库就是简单的涉及到汉译英、英译汉、汉译日、汉译法、汉译俄等,内容太过独立,不能够很好的融合。然后就是不同的知识领域就有着不同层次的翻译软件:比如政治方面有专属政治方面的翻译软件、经济行业有独立于经济方面的翻译库。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翻译资料不同程度的重复。也就是此行业已经研究或翻译过的内容在别的的知识层次又被重复研究或记录。
  (四)翻译记忆软件技术不够成熟
  当前我国所研究和开发的翻译记忆软件并不成熟。在目前这个阶段,第一点表现是翻译记忆的软件并不支持所有的文件格式,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能够使用。由此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及实际操作,也就导致相关的翻译记忆软件在未开发出兼容格式之前仅有的作用也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客观上的功能不能得到最大效益的发挥,也就更不用说实际的运用情况了,那么这对用于翻译教学上的翻译记忆的软件是一件比较令人遗憾的事情。
  第二点表现是翻译记忆中的搜索精度太高。当前很多一部分的翻译记忆库的系统在翻译内容的搜寻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因为它们只会搜寻90%以上相符的文字,这个数字相对来讲太过精确,在实际的翻译教学中并不是有利的方面。就是说这中将新的来源文字与数据库内已有的知识文本做精确的比对,只有90%相符的资料才会被搜索到。尽管当前也有其他的系统能够使用模糊搜索以及翻译原本相似的词句语段,但是其准确性以及正确率方面还是有待提高的。

  (五)翻译记忆软件资金成本偏高
  翻译教学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因为既然要进行翻译教学就避免不了使用翻译记忆的软件,相关内容的使用者以及相关内容的译者必须拥有特定的软件,才能够开启由翻译记忆软件所产生的文本档案的格式,从而达到翻译内容的记忆的目的。然而当前我国市场上具备翻译功能较为完整的翻译记忆软件价格昂贵(王正,孙东云,2009),要想通过这种工具进行翻译教学的授课,首先就要考虑学校进行投资和引进,从而确保翻译记忆软件的使用。尽管当前市场上也有一部分相对廉价的翻译记忆的软件程序,但是那些都不能够给译者真正的帮助,更不用说用于面向学生教学,翻译记忆的内容不论是对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其优质的质量要求都是不可避免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翻译记忆能够非常有效的侧面辅助教师在翻译教学的授课过程中进行更高效率的授课。尽管当前翻译记忆在翻译教学的实际运行情况中的使用效果还是不甚明显,但是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拥有极大优势的翻译方式不仅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授课,与此同时对于人们的工作以及日常生活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此我们也期待翻译记忆在翻译教学当中的应用能够越来越广泛,作为此论题的研究者我也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此问题上深入研究,并且励志深化翻译记忆的实用性,使之更好更真实的为翻译教学而服务。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科技资讯》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科技资讯》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